当前位置:458网址导航 > 新闻资讯 > 新闻头条 > “气球闹剧”的“苦主”现身,美抹黑攻击中国陷尴尬

“气球闹剧”的“苦主”现身,美抹黑攻击中国陷尴尬

2023-02-18 环球网 点击:1

        据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当地时间16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就过去两周以来击落一系列不明飞行物发表讲话,一边强硬宣称“不会为打下那个‘气球’道歉”,同时又说“不想寻求一场新冷战”,将“负责任地管控好美中竞争关系,以免引发冲突”。两天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美方最近击落的三个“不明飞行物”与中国无关,极有可能是属于美国私营公司,这让美国借此次事件从而渲染“中国威胁论”的不良企图陷入尴尬之中。“气球”事件结束之后,拜登政府又试图为紧张的中美关系“降降温”。然而,一些美国政客和媒体持续煽风点火。当天开幕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多名美国议员以及媒体于17日大肆渲染使用华为设备的通信基站,导致“中国间谍风险很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17日举行的外交部记者会上表示,美方不能一边要进行对话沟通,一边又激化中美矛盾、升级危机,而是应当和中方相向而行,管控分歧,妥善处理这一意外事件,以避免误解误判,重新推动中美关系回到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虽然此次“气球”事件余波未平,美还在后续做文章,中美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受到严重的伤害,但是拜登政府担心把事情做的太绝,害怕紧张升级中的中美关系,而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因此在消费完气球事件的“政治红利”后,态度又开始软化,希望一定程度上能恢复与中国的关系。

        美军就此前出动F-22等先进战机击落数个“不明飞行物”,美国政府却一直没有明确表示“不明飞行物”到底是什么,这在美国国内炒得沸沸扬扬。这引起美国国内批评政府胡乱应对和信息公开不足,甚至传出了有关“不明飞行物”的各种“阴谋论”。

        与此同时,这场闹剧的真正“苦主”终于现身。据报道,被美军F-22战机用导弹击落的“不明飞行物”可能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名叫“北伊利诺伊瓶盖气球队”的高空气球兴趣俱乐部。“航空周刊网”称,该俱乐部的一只气球最后于2月11日出现在阿拉斯加海岸附近“失踪”了,这与美军当天击落的那个“不明飞行物”在地理位置、时间点以及高度上都重合。从其描述的形状、高度和载荷来看,都更符合小型民用气球的特征。

        这些证据不但让拜登政府显得很尴尬,更是让美国成为国际舆论嘲讽中的对象。如果美国击落的“不明飞行物”真的是本国团体气球,那么该事件将成为美国政府花费高昂代价击落本土制造气球的“乌龙事件”。在击落不明飞行物一事上,拜登实际上正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他被指责在应对“中国间谍气球”时反应太慢,二、又被抨击对随后的三个“不明飞行物”反应过度。尽管,拜登态度在“变软”,但白宫方面仍旧想扳回一局。白宫新闻秘书皮埃尔16日在记者会上声称,中国宣布制裁美军工企业,是为“转移对气球事件注意力”。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7日质问称,“谈到‘转移视线’,我倒想问问美方,为什么18000米高空飞过的气球能看见,却对美国俄亥俄州上空的氯乙烯‘毒蘑菇云’却视而不见?”“为什么在‘北溪’管道爆炸之初高调声称要调查追责,却在美国记者有关最新调查报告出台之后又异常低调了呢?”“美方还应该说明,后来又击落的三个高空物体究竟是什么呢?”“如果美方不认为这些物体出现在美国领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那么又有何理由给中方乱扣帽子呢?”汪文斌表示,美方不应滥用武力,过度反应,更不应借此进行政治操弄,攻击抹黑中方。

        即使在“气球”事件发生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仍希望访问中国。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16日在华盛顿的演说中也称:“我们不寻求与中国冲突。我们相信外交力量可以防止可能导致冲突的误判。”随着美方“降调”,《华尔街日报》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正考虑借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机会,同与会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会面。

        在美方有毒的政治空气中,炒作“中国威胁”已成为“政治正确”。“气球”事件就是被美国政客和媒体通过炒作,硬生生从“意外”变成“事故”,最后演变成了难以收场的一场闹剧。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这些美国政客和媒体再次炒作“中国间谍威胁”,企图逼迫欧洲清除华为设备。但讽刺的是,美国国内一些电信网络至今依然在使用华为设备。

        【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特约记者 萧达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 陈康 刘海生 柳玉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