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谓言之不预几级警告(勿谓言之不预也中国用了几次)
1、第三次,是1967年7月3日,新华社发表通讯,指出“就苏联驻华商务代表处人员在我国非法进行窃取情报的活动我国外交部向苏修提出强烈抗议”,文章结尾处更是点明“勿谓言之不预也”。
2、勿谓言之不预也中国用了四次。而每次我国官方放出这句话的时候,也代表着我方已完成备战,手握杀手锏,敢于对他国进行最后通牒并完成一击必杀。
3、勿谓言之不预也中国用了7次。分别是:第一次是在1949年解放战争期间,反动派在侵华日军战俘问题上妥协释放战犯,我们首次提出“勿谓言之不预”。第二次抗美援朝,曾经警告美国,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将出兵朝鲜。
4、社论说:“局势是险恶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要正告印度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
5、勿谓言之不预也。”2021年2021年4月28日,国台办新闻发布会,马晓光强调,“我们坚决反对岛内任何形式的“修宪谋独”分裂行径,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予以反制,勿谓言之不预。
勿谓言之不预几级警告?
1、勿谓言之不预是最高的等级警告。勿谓言之不预也,汉语成语,意为“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该成语较早的用例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
2、似乎”悬崖勒马“是第二级,再升级就是”勿谓言之不预“。在天涯看到过黑话大全。
3、康熙帝也曾经用这句话训饬学生,到了乾隆时期,英国派出使臣来对乾隆进行试探,想要开放口岸为自己谋求更广阔的市场,乾隆皇帝就用这句话来警告英国,这也是勿谓言之不预也第一次正式用在外交场合。
勿谓言之不预也上一句,勿谓言之不预也这句话什么意思
1、“凡事有度,知止未上”意思是:做所有的事情都要有一定的限度。应该明白到了一定程度就应该停止不要继续为之。
2、“勿谓言之不预”出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官场现形记》,意为“事后别后悔,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知道某件事或某个人有问题,就不要等到问题爆发才开始采取措施预防或处理,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采取行动。
4、不搞”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的事情,不要说没有预先说明。
5、勿谓言之不预也。近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曾数次引用此句。分别是1962年印度军队对中印边境的侵犯和1978年越南军队对中越边境的侵犯。外交部每次说过这句话,很快中国就开战了。因此这句话被视作中国准备开战的信号。
6、勿谓言之不预的近义词:勿谓言之不预也勿谓:不要说;预:预先。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怎么看待人民日报发送“勿谓言之不预也”?
没有划分很精确的级别,不过“勿谓言之不预”这句话可以算作是终极警告。由人民日报发表以“钟声”为署名的评论文章里出现了“勿谓言之不预”,据我所知应该是这30多年来第一次。
人民日报钟声发文意味着中国对某事的看法和立场。“人民日报”“钟声”“勿谓言之不预”。
意为:事后别后悔,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出处:晚清李伯元所著小说《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凡所属官吏,有仍蹈故辙,以及有意逢迎,希图尝试者,一经察觉,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
勿谓言之不预也意为:事后别后悔,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出处:①太平天国·李秀成《再致上海各领事书》。②晚清李伯元所著小说《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
历史上,国家祭出必杀技“勿谓言之不预也”,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社论《是可忍,孰不可忍》和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对象是印度和越南。
“勿谓言之不预也”这句古文到底是什么意思?
勿谓言之不预也,汉语成语,意为“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该成语较早的用例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
勿谓言之不预,意思是说不要说没有预先通知,表示在做某些事情之前,需要提前通知或告知相关人员,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或误解。这也体现了在处理事情时应该注重沟通和协调的原则。
勿谓言之不预也,汉语成语,意为“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该成语较早的用例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除“勿谓言之不预也”的表述外,还有在“谓”字后插入宾语或省略末尾“也”字等的用法。
“勿谓言之不预”出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官场现形记》,意为“事后别后悔,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勿谓言之不预也意为:事后别后悔,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出处:①太平天国·李秀成《再致上海各领事书》。②晚清李伯元所著小说《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
听到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很严肃的说:勿谓言之不预也。这句话非常具有分量感,能够让人感受到大国的力量,是中国官方媒体对外发布的严重警告,那么,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这句话的具体意思。
勿谓言之不预这句话是什么级别的警告
勿谓言之不预是最高的等级警告。勿谓言之不预也,汉语成语,意为“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该成语较早的用例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
“勿谓言之不预”,意思就是“不要说事先没警告过你”,表达本方最后态度,提醒对方三思而后行。这句话最早可见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上谕《训饬士子文》:“……勿谓朕言之不预也,尔多士尚敬聼之哉。
我们经常能够在一些外交事件当中,听到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很严肃的说:勿谓言之不预也。
“勿谓言之不预”出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官场现形记》,意为“事后别后悔,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